2014年全国电机能效实施现状及分析
发布时间:2014-12-02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广东省人民政府12月1日联合在广东东莞召开2014年全国电机能效提升工作会议。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副省长刘志庚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全国31个省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分管领导、节能处处长,全国电机能效提升工作办公室成员单位,有关协会、部分电机生产企业及重点用能企业代表共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苏波在讲话中全面分析了我国工业发展面临的资源能源和环境约束,阐述了以实施电机能效提升计划为抓手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创新市场化推广模式,对推动工业绿色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苏波高度肯定了一年多来国家和地方在政策机制创新、组织专项推广、市场化模式探索等方面好的做法及经验,并对下一步电机能效提升工作提出了五点要求:
一是切实加强组织协调。要将电机能效提升计划作为未来3年工业节能减排领域的重要任务之一,充分认识实施这项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做好啃硬骨头、打持久战的准备。要建立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二是加强政策支持。各地要借鉴广东省、东莞市、武汉市等地的做法,加强与地方财政部门沟通,落实专项资金或利用现有资金渠道补助电机系统节能改造,支持一批示范项目。
三是创新市场化改造模式。系统地总结东莞等地区创新性的做法,加强与产业基金、投资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对接。以技术能力强、服务质量好、有一定规模的合同能源管理公司为重点,加快探索政府组织协调、第三方机构担保、金融机构支持的节能改造模式。
四是加快专项推广。组织力量分行业地制定注塑机、矿山磨机及高效水泵、风机、压缩机等领域电机系统节能改造专项推广方案,通过专题对接会、推广会等形式,加强与重点行业大企业集团的对接,推进规模化的市场改造。
五是加强监督执法。严格执行强制性电机能效标准,加大落后机电设备检查淘汰力度,严禁企业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电机。加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引导企业采用高效电机系统,推动形成公开、公正、长效管用的监督检查机制。
从2014年全国电机能效提升工作会议上获悉,广东省高度重视电机能效提升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至10月底,全省推广高效电机30万千瓦、淘汰低效电机70万千瓦、电机节能改造135万千瓦,实现电机能效提升235万千瓦,在各省中较为突出。
在未来经济发展中,为实现向工业强国和绿色发展的转变,工业节能尤其是电机节能对广东和全国来说至关重要,应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市场力量,通过探索合同能源管理新模式等方法进一步大力推进电机能效提升和工业节能减排。
工业节能造就"制造强国"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要保持发展速度,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工业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核心和主题。绿色发展是破解资源、能源、环境瓶颈的关键所在。实现由污染排放多、能源消耗大的制造向低消耗、低污染的绿色制造转变,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
2012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4倍,是日本的4倍,总体来看,能效比较低,节能减排空间较大。近期中美双方共同发表了《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只有不断加强节能减排力度和能源消耗强度。
在这个过程中,工业节能减排特别是电机减排和能效提升是重中之重。据最新统计,截至2013年,我国电机保有量约为21亿千瓦,总耗电量约3.4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64%,其中工业领域电机总用电量为2.9万亿千瓦时,约占工业用电的75%。有测算显示,工业电机效率提升一个百分点,可年节约用电260亿千瓦时。
资金补贴"先做先得"
会议透露,广东省高度重视电机能效提升工作,对于工业和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视程度在各省中较为突出。截至10月底,全省推广高效电机30万千瓦、淘汰低效电机70万千瓦、电机节能改造135万千瓦,实现电机能效提升235万千瓦,其中完成注塑机节能改造4299台、13.4万千瓦。按电机(注塑机)整体提升效率8%测算,可实现年节电9.4亿千瓦时、节约电费约7.3亿元,相当于节能31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0万吨。
广东省对电机能效提升工作的支持力度前所未有,省级财政三年计划安排9.458亿元,按照电机改造前功率并区分不同地区给予补贴,珠三角地区补贴标准为100元/千瓦、粤东西北地区补贴标准为140元/千瓦。
对更换高效电机、电机系统节能改造项目,在省级财政的100元/千瓦的补贴基础上,采取阶梯式配套补贴方式:分3个不同时间节点,补贴标准从高到低延伸(即2014年12月31日、2015年6月30日、2015年12月31日前完工的,市财政分别配套补贴130元/千瓦、100元/千瓦、70元/千瓦)。同时,明确按照省的要求实施资金提前预拨,并按季度落实拨付。这种"先做先得、先做多得"资金补贴方式,有效地刺激了企业自主改造的主动性。
探索合同能源管理新模式
对于电机能效提升工作来说,资金是重要保证。会议指出,除了财政支持,还应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探索合同能源管理新模式,从根本上调动企业内生的积极性。
记者在茂瑞电子(东莞)有限公司看到,原有的84台高能耗传统液压机已全部完成改造,其中38台采用电机以旧换新方式改造,另外46太注塑机实施伺服改造。后者平均节能率达51.6%,效果良好。据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使用创新的金融担保模式,有效解决了企业对于改造技术和后顾服务的担忧。
湖北华博电机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泽堂表示,促进节能、产业和金融"三融合",求助于当地政府,引入第三方担保公司,变原来两方签订合同模式为三方签订合同,明确三方的权利和责任。"我们拿出一部分收益给担保公司。由担保公司向银行担保,银行贷款相对就有了保证,较为有效地解决了资金、信任问题。"他说。(新闻整理自网络)。